疫情下芜湖机器人产业加速突围

   2021-04-30 1530
核心提示:谷雨时节,芜湖市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,在企业的机器人视觉检测实验室,几位技术人员正在仪器前忙碌着,进行高精度三维测量

谷雨时节,芜湖市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,在企业的机器人视觉检测实验室,几位技术人员正在仪器前忙碌着,进行高精度三维测量的技术攻关。


疫情之下,芜湖哈特的生产销售不可避免受到影响:一季度,企业销售额与去年同期持平,未能达到预期目标。但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现的十分淡定:“一季度停工一个月,销售受影响是肯定的。目前我们把更多人手、更多精力投入在了基础研发上面,希望能为后期的发展做好技术积累。”


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巨大磨难,那么,怎样才能在磨难中成长、从磨难中奋起?在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,众多像哈特这样的机器人企业给出了相同的答案:危中寻机,逆势突围。与此同时,市、区各级政府通过加大机器人产业建设力度、提高涉企服务水平等,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“突围”“突破”。


以变应变,在战“疫”中磨砺成长


相比较疫情发生之前,酷哇机器人的厂区显得较为冷清,偌大的生产车间里,只有几位工人在两台“洗澡车”上忙碌,为车辆装上ADO控制系统这一“大脑”。酷哇城市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鲁文君介绍,目前企业员工大多在外忙于项目维护,厂区这几辆“洗澡车”则是急于交付的订单,主要用于路面垃圾清理,车辆装载了智慧云脑系统和高精地图等众多“高科技”,使用场景多,市场需求大。


订单源源不断,所有员工也全部复工,但酷哇仍未能完全实现满产。“前期人员返厂复工受到较大影响,目前最大的问题则出在供应链上。如我们使用的工业控制机,之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欧洲、美国等地采购,目前几乎中断。”鲁文君说,受疫情影响,企业一季度产值3000多万元,略高于去年同期,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。


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,酷哇并没有束手待毙。鲁文君介绍,企业在及时做一些岗位的变更调整、将更多人手投入到产品售后和项目维护上的同时,积极在国内寻找更多供应商、协调解决关键设备的采购问题,“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,争取把时间赶回来,把损失补回来,实现疫情防控与企业发展的‘双胜利’。”


生产型企业积极做岗位人员调整,在特殊时期抓住重要客户提供专项服务,一些研发型企业则将重心转向新品研发和产品性能提升,为后期的厚积薄发夯实基石。


在芜湖哈特,两台智能搬运机器人正在轨道上来回“奔跑”。“这是我们春节前从奇瑞接到的订单,目前正在做测试。”哈特智慧物流事业部总经理徐俊介绍,奇瑞是本地客户,人员来往沟通较为方便,产品研发、订单交付未受到影响。但在外地的一些项目则相对停滞,哈特因此将人手转到了机器人视觉检测实验室建设上,“先做好技术积累,待疫情控制后积极拓展市场,尽快把进度赶上去。”


以变应变,在困境中寻求“破题”,芜湖市一批机器人企业在这场战“疫”中磨砺成长,不仅为企业自身积蓄了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,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蓬勃的内生动力。


培育壮大,绘制集聚发展新蓝图


翻开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成绩单,2019年,成绩单亮点纷呈:基地新引进神弋智能、华醒少年等机器人项目26个,集聚企业128家,在国内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;基地规上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72亿元,同比增长17.7%;在全省年度考核中位居第一,囊括全部集群发展团体冠军,摘得3个企业单项冠军;埃夫特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被认定为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”,赛宝机器人完成国家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,入选省新型研发机构名单;成立鸠江机器人产业联盟,搭建行业内部交流平台,加盟企业超70家……


2020年,怎样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,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?鸠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作为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核心区所在地,鸠江区将一张蓝图绘到底,与企业携手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,继续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,努力把机器人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。


事实上,一场疫情,也让人看到机器人产业的无限前景:服务机器人方面,体感检测、配送、送餐、消毒杀菌等各种服务机器人可有效替代人员进行作业,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;工业机器人方面,在交通阻隔、外地员工无法及时复工的情况下,制造业的生产线上由机器人充当“劳动力”……“这次疫情,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大机器换人和自动化改造步伐。”高新区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。


在危机中找寻新的发展机遇,2020年,芜湖市鸠江区将依托现有的电子产业园孵化器、标准化厂房10栋、北林孵化器平台,打造中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孵化平台,将其建成具有高起点和标志性意义的科创型机器人孵化载体;加大机器人产业招商力度,继续聚力,招引一批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,巩固基地工业机器人的主导地位,也将加大对智能化、多样化服务及特种机器人企业的招引力度,完善基地产业链;加大新型创新平台谋划力度,通过关键核心人才团队引入和先进技术吸收转化,确保落地一批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的创新平台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,有针对性地解决机器人企业创新、用地、融资、用人等重点要素问题,加大要素对接力度,为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。(赵丹丹 张学桥)

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